当前位置:首页 > Union > 正文内容

谷歌的新魔法

admin2008-04-12Union842

在竞争对手眼里,谷歌是全民公敌,它从搜索延伸出来的无处不在的触角让人胆寒心惊;在普通人眼里,这六个五颜六色的字母是创意、激情、酷的代名词,这个公司有着极具颠覆性的创新精神、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产品、奢侈而自由的办公环境,以及酷酷的“不作恶”的信条.短短十年,从斯坦福大学旁边一间陋室到现在全球的互联网霸主.是的,谷歌急剧膨胀的速度令人吃惊.然而,伴随互联网成长的谷歌始终保持了一点,这也是互联网的本质,那就是开放.开放是让谷歌所向披靡的利刃,一点点瓦解了顽固的竞争对手的力量,也给合作伙伴留下了“共同富裕”的空间.

谷歌追求领导者的地位,但用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这样,谷歌成为了一个生态系统,每个人都在学习如何在这个体系里生存.也许,是时候享受“谷歌治下的和平”了.

谷歌的云梦想

本刊记者 樊兰

喜欢驾驶私人飞机旅行的埃里克·施密特遇到麻烦了.突如其来的机械故障让这位谷歌的CEO在香港机场苦等了9个小时,但这并没有阻挡他飞往北京的决心.

3月17日,在位于北京清华科技园的一间狭小的会议室里,52岁的施密特戴着金边眼镜,扎着粉底小花的领带,用一种近似大学教授的儒雅,开始了自2006年以来第三次面对中国观众的演讲.没有富丽堂皇的礼堂,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灯光特效,这个全球最著名的互联网公司的CEO的演讲平易近人得如同一次大学里的公开课,甚至在演讲进行了十多分钟之后,他仍然被摄影记者团团围住,他不得不一再说谢谢,让簇拥在身边的摄影师散去,底下的观众才得以看清他的身影.

全球计算机

“你一生要换多少次手机?如果手机丢了,里面的电话号码怎么办?”施密特向在场的人问了一个问题.

显然,施密特早已准备好了答案.他用一种未来学家的口吻说道:“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个人计算机的架构正在逐渐转向云计算.”

云计算,正是施密特此次访华抛出的一枚重磅炸弹,也代表了谷歌一以贯之的看法: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正在从以PC桌面系统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施密特说,过去我们把所有东西都放在计算机里面,计算机丢了,所有信息也随之丢失了;而在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新模式中,这种情况不再发生,因为所有的服务和应用都是在通过线提供的.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把自己的所有数据“存进了一个银行”,“银行给你存钱并提供自动取款机,而你就可以无需把所有的钱都带在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替换手机,联系人的号码也不会丢失,因为已经存留在网络上.施密特勾勒出的这样一幅诱人的未来图景——通过互联网,人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终端上都可以随时得到所有的信息.

施密特雄心勃勃的“云”计划与《哈佛商业评论》前编辑尼克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的观察不谋而合.他在《巨大的转变》(The Big Switch)一书中断言,100年前曾经在机械动力领域出现的一幕正在今天的计算领域上演.他说,在19世纪末期,如果企业需要运转一台机器,没有其它选择,只能自己建造一个动力运营部门来生成动力,最初利用的是水力和蒸汽动力,后来便是电力.而当尼克拉·特斯拉(Nicola Tesla)发明了电力传输方式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你只要处于一个供电网络之中,就可以获得来自遥远地方的电力.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今天的计算就如同当年的电一样,正在完成从工具向效用的转变.未来,企业将不再需要自己的数据中心或是桌面软件.像谷歌之类的公司将类似国家电网,托管全球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其它企业只需付费即可使用.

这一模式的诱人之处在于:国家电网所能承载的负荷是发电机难以比拟的.谷歌云计算的负责人说,现在,电脑用户用自己的电脑计算,科研单位用自己的数台服务器计算,可是一旦他们接入谷歌“云计算”中心,他们就都可以通过谷歌成千上万台服务器的数据库计算能力来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效能.

在卡尔看来,认为谷歌只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的看法已经过时了,谷歌的目标是取代个人PC或企业数据中心,成为全球的计算机.而要成为全球计算机,依靠的就是云计算这个“简单却很强大”的理念.施密特并不讳言,作为云计算的推动者之一,“谷歌所做的投资或者所做的工作都是与云计算相关的”.

谷歌资深工程师谷雪梅告诉《互联网周刊》,云计算的概念并不是谷歌提出的,20年前就有了晶格计算的说法,1998年的时候,美国的科学家才对云计算有了一个定义.她说,“云计算并不是一个产品,它是一个庞大的概念,谷歌在自己的技术和产品里,不断地实践着这个概念.” 在她看来,搜索引擎算得上是最早的云计算的应用之一了.因为它的数据和计算都在数据中心里面,用户只需要进入谷歌的首页,把自己想知道的东西输进去,谷歌庞大的搜索引擎就会在远端的数据中心,帮助用户寻找相关数据并进行计算排名,然后把结果反馈回来.

云计算成为互联网的核心,谁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2007年,亚马逊 (www.amazon.cn)推出了名为“弹性计算机云”的收费服务,中小软件企业可以按需购买亚马逊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太阳微公司(Sun Microsystem)推出“黑盒子计划”(Project Blackbox),为政府、企业和大学的数据中心随时提供额外的计算能力;IBM(www.ibm.com.cn)也宣布了200名工程师参与的“蓝云 (Blue Cloud)”计划,并在中国无锡建立第一个“云计算”中心(Cloud Computing Center),为新兴软件公司提供计算能力.

与其他的几大巨头相比,谷歌的切入点有所不同.谷歌的内部讨论反映出对大学课程的“担忧” ——“现在很多的教程,是基于PC的理论来架构的,不是基于互联网的理论来架构的”.谷雪梅告诉《互联网周刊》,“云计算技术一点不难学,关键是思考的方式.原来不知道自己要处理这么多的数据,它的智慧是藏在很多的数据里面,你只要数据够,出来的结果让你不敢相信的好.”谷歌决定从影响高校的学生开始,培养具有云计算思维的人才.

2007年11月,谷歌就“云计算”与IBM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向华盛顿大学、卡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名校捐赠了数百台定制电脑和服务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到谷歌的计算“云”中,降低了分布式计算的研究费用,这样下一代开发者── 那些大学里的在校生就会习惯于在大规模分布式服务器群上开发Web应用.

除美国之外,另一个与高校进行云计算合作项目的基地就是中国—这个被施密特称为“产生的计算机工程师起码比美国多三倍”的地方.

林爽是清华大学(www.tsinghua.edu.cn)计算机专业的一名本科生.2007年8月13日,他参加了一个测试,随后便成为被选入清华大学与谷歌合作的云计算项目的18个学生之一.

林爽做的是一个关于心电图分析的项目.他告诉《互联网周刊》,“在医学院参观的时候,我发现医学院测心电图的时间非常长,需要15分钟.经过了解发现是他们现有的软件不能处理时间长的数据,否则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障碍,我便想改进一些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快的采集到这些人的数据,所以我编写了一个程序,利用了谷歌提供的架构,可以让他们从这里面了解更多的信息.”

让他惊讶的是,谷歌送给清华的机器只是20台CPU为奔4双核、内存2G的普通配置的电脑,而他以前在清华大学使用的机器远比这个高级.但他迅速发现了这种“云”的优势.他说,“原来的架构对程序员在计算方面处理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即使一个有经验的程序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在定型计算的要点,可能被一些细小的问题困扰,好久都解决不了.但是如果使用谷歌的云计算,一个即使不是非常有经验的程序员,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编写出好的程序.”

另一位参与谷歌云计算项目的清华大学学生黄君贤也从谷歌的云计算算法中受益.通过这个课程,他“学会了一种设计”.他告诉记者,以前做五件事情,要把这五件事情并起来来做,而谷歌一反常路,要在整体的数据集上,先做一部分,同时做另外一部分,同时把结果汇总起来,结果效果非常好.“我觉得我以后设计程序时会想全新的方法,这是意想不到的进步.”

多元化谷歌

七年前施密特的加盟,为这帮痴迷技术的年轻人找到了商业之路——付费点击广告,让谷歌从一个单纯的搜索引擎转变为今天互联网上最大的广告平台.然而七年之后,在谷歌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的今天,付费点击广告依然为谷歌贡献着绝大多数的收入.不仅著名的comScore报告指出了这一软肋,竞争对手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也经常用“只会一招的小马”(one trick pony)来奚落谷歌.由此,谷歌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多元化.

2007年5月11日,施密特在谷歌年度股东会议上宣布,谷歌的三大业务重点将是搜索、广告和在线软件应用.

谷歌首先开始了在广告领域的扩张.2007年4月谷歌宣布将以31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公司 DoubleClick,并在12月获得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批准.但是,微软等网络广告公司出于“谷歌在网络广告市场形成垄断”的担忧,一直反对这一交易.直到本周二欧盟监管部门正式批准了这一收购,谷歌才得以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显示广告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谷歌与DoubleClick 的融合将催生单一的搜索/显示广告平台、单一的购买环境和单一的报表结构,从此谷歌的商业模式将更全面也更专业.谷歌北美区广告和商务部门总裁阿姆斯特朗满怀信心地向媒体表示,显示广告目前在谷歌广告业务中只是“一小块儿”,但到2008-2009年,谷歌将在显示网络广告市场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谷歌自动广告系统最终将能够处理搜索和显示广告,而2006年收购的视频网站YouTube会是谷歌最有潜力的显示广告资产.

另外,谷歌还雄心勃勃地试图进军电视、广播、平面、户外等广告领域,不断扩充自己在显示广告的地盘.但也有人认为谷歌的出击不会立竿见影.The Rubicon Project CEO弗兰克就表示,显示广告是一种品牌广告,有更多的感情因素,谷歌需要时间才能够精通这一业务.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Google是否还能保持以前的企业文化?拉里·佩吉的诀窍是“必须确保拥有合适的部门规模”.不久之前刚去了位于西雅图的新办事处,佩吉发现“那里的氛围就像是当初员工总数只有200人的谷歌”.他认为,如果保持部门人数在特定的规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企业文化.对于收购来的公司,谷歌并不急于将它们全部谷歌化,然后融合成一个臃肿的庞大组织,相反,谷歌非常注重保持它们的独立性.例如,YouTube在被谷歌收购后仍然是一个十分独立的部门,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总部依然位于加州圣布鲁诺.

在线软件是谷歌的另一项重点业务,也是它摧毁微软等传统软件厂商的核心价值的杀手级应用. 2006年10月,谷歌推出在线软件包服务“谷歌Apps”,包含一系列的在线应用软件和Web发布工具,消费者能免费创建、管理和共享在线文档与电子表格,甫一推出,就被外界惊呼是在线版的微软Office.谷歌的生财之道是向企业、大学以及政府部门等提供这款软件的收费版.为了弥补在企业用户领域的不足,2007年,谷歌专门以6.25亿美元收购了拥有3.6万家企业用户的电子邮箱安全厂商Postini,发力企业电子邮箱市场,以加速在线软件包产品在企业用户中的推广.

但到目前为止,谷歌在软件应用方面的收入尚未成气候.2007年谷歌 Apps带来的营收约为4亿美元,同微软Office 180亿美元的年度营收和谷歌170亿美元的年度总营收相比,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是,考虑到比2006年的4000万美元翻了10倍,而三年前谷歌 Apps还不存在,施密特没有理由不感到乐观.他并不急于求成,他说,“我们希望能够引领一种在线生活的方式.人们在网络上消磨的时间越来越多了,谷歌公司能够推出一些能够真正地满足他们需求的新软件.”

搜索依然是谷歌的首要业务.谷歌将翻译与搜索结合起来,并在3月推出了一个新的语言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能够把网页上的文本块翻译成多种语言.这种翻译方法与过去的机器翻译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它不再依赖语言专家将语法规则和字典输入计算机,而是将人们已经翻译的文档输入计算机中,然后由计算机识别出相关的模式,供在未来的翻译中使用.负责谷歌翻译计划的弗兰兹说,尽管译文质量不够完美,但与以前的机器翻译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谷歌的梦想似乎是建造一个互联网上的巴别塔,施密特甚至在一次会议上畅想:“能够实现100种语言之间的相互翻译,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但是依靠翻译如何赚钱?尽管弗兰兹宣称,目前的重点是首先使它能够使用,并产生很大的影响,然后才会考虑利用它赚钱.但其实想想在全球商务领域里,一个美国商人面对一个中国供货商或者一个欧洲企业面对来自中东的买主时的无助,翻译确实是谷歌切入电子商务的一步妙招.

除了在最擅长的消费者领域和不怎么熟悉的企业领域,谷歌还出人意料地拓展了政府业务.谷歌的联邦业务部门就主要向美国军队、情报结构和其他政府部门出售定制的谷歌地球卫星图像技术,该部门的首席技术官Painter说:“政府对谷歌及其创新服务非常满意.” 随着最近美国经济衰退政府渠道的业务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在谷歌的投资者Jacob Internet Fund的研究主管Chervitz看来,“政府合同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很小,政府是相当稳定的客户.”Painter 说,“我们的团队每年都会扩大2倍多.” 不过这些业务跟谷歌翻译一样,都还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对谷歌收入增长作出多大贡献.

业界对谷歌的多元化毁誉参半.卡尔对谷歌在新业务上的尝试寄予厚望,他认为,尽管谷歌 Docs、谷歌 Spreadsheets、Blogger和YouTube等产品或服务还没有给谷歌创造太多营收,但它们绝非是谷歌的附属业务,这些网络应用代表着根本性的变革,意味着从桌面到网络的巨大转变,将重新定义计算和谷歌的业务模式.Ventures West Management公司的风险投资家鲍罗却说,谷歌的产品越来越多,但产品规划却相当糟糕.他进而分析其中的原因,谷歌的多元化其实受制于其搜索业务获得成功的一大因素——简洁性.谷歌简洁的主页能让用户迅速地发现信息,但谷歌也因此而无法向人们展示其新产品,使得只有10%的谷歌用户使用除Web和图像搜索之外的其它服务.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

谷歌在移动领域的发力也初见成效.尽管在数位之墙创始人黄绍麟看来,移动电信运营商是互联网业者久攻不下的一块领域,因为在电信运营商的收费思维与互联网的免费模式几乎是水火不容.

2007年11月,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Gphone终于尘埃落定.这次谷歌照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创建的开放手机联盟拉拢了包括中国移动、高通、三星(www.samsung.com.cn)、摩托罗拉 (www.motorola.com.cn)在内的30多家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商,它们可以免费使用谷歌开发的开放源代码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还能根据自己的商业需求或个人喜好来自己设计手机界面.中国台湾手机厂商宏达电已经将其开发的首款基于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命名为“梦想 (Dream)”,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家推出Android手机的厂商,三星电子也在加紧开发Android手机.谷歌手机平台负责人表示,传统的手机工业是相对封闭的,不同品牌使用不同软件平台.这不但在功能研发上需要大量重复投入,更重要的是,不同品牌手机的使用者无法方便的交换信息;Android平台就是要打破这个壁垒.谷歌表示,在操作系统上不会强制捆绑自己的搜索和任何网络服务.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说,“如果世界的手机可以更好的兼容,我们有其他的办法赚钱,例如移动搜索或者是移动地图.互联网是选择的时代,捆绑不适合今天的时代,也不适合谷歌的一贯作事风格.”

除了通过Android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布局,谷歌也加紧了其核心业务——搜索在手机上的延伸.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谷歌相继推出了适用于黑莓、特定诺基亚手机(www.nokia.com.cn)和微软Windows Mobile手机操作系统的软件,这一软件能节省40%的搜索时间,让用户可以更便捷地使用谷歌搜索服务.Waddell称:“用户通过手机完成的搜索数量增长了20%.”上网功能更为完备的苹果(www.apple.com.cn)iPhone的发布也为谷歌带来了好消息.Waddell表示, iPhone用户通过手机完成搜索的次数是普通手机用户的50倍.谷歌的发言人House乐观的认为,在以后的5年里,手机搜索将成为谷歌收入的主要渠道,但这也存在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将广告放在手机那么小的屏幕上,同时不让客户感到厌烦?

但对谷歌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一次失败的竞拍.3月20日,谷歌参与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提供的无线波段拍卖,虽然最终谷歌未购得美国无线波段的执照,但谷歌的目的已达到——FCC同意了谷歌先前提出的要求,即参与该波段竞标的业者,必须能做到开放.分析人士指出,这对谷歌仍是种成功.乐通公司(Cowen & Co)的分析师弗莱德兰(Jim Friedland)认为,“谷歌从未真正想过自己建立电信网络.他们的核心目标,即是放开封闭的网络.”此外,由于未获得任何无线频段,谷歌也无需再投入上百亿美元的资金打造自己的无线网络.这将打消投资者的忧虑,投资者此前曾担心,谷歌进军无线市场将影响到自己的核心搜索业务.无线波段拍卖空手而归之后,谷歌又向FCC递交了一份文件,希望将电视频道之间没有使用的信道用于互联网访问.

无论是竞购无线波段,还是要求开放电视信道,谷歌的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扩展互联网的通道,实现更广泛、更低廉的互联网接入.而互联网越普及,谷歌的服务就会被广泛的享受到.

谷歌的压力

据媒体报道,象其它高科技类股票一样,谷歌公司的股票自从2007年末以来也遭到了抛售.自从在2007年11月早些时候达到740美元的高点之后,谷歌公司的股价跌幅已经超过了40%.

Oppenheimer & Co.的分析师阿革瓦在2月28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宣称,经济低迷、在美国市场上很高的市场份额、以及谷歌公司对欺诈点击的打击导致谷歌的付费点击增长速度正在放缓.

无论是互联网广告业务还是侵入到微软地盘的在线软件,人们认为谷歌已经把微软逼到悬崖边上,谷歌对Double Clink的收购则进一步刺激了微软向雅虎展开“追求”.如果微软和雅虎(www.yahoo.cn)的谈判能够成功,将会形成一个足以与谷歌抗衡的强大力量.谷歌也明显感到了来自对手的压力,施密特在接收《互联网周刊》采访时一方面强调“雅虎并没有表示接受这一要约”,但另一方面也表示关心“这项收购对互联网的开放性的影响”,尤其是考虑到微软一贯的作风.作为一个从Sun(www.sun.com.cn)到Novell (www.novell.com.cn)再到Google一路与微软抗争的微软斗士,施密特的担心不无道理.

微软并不缺乏远见,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拥抱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微软也是不遗余力.不仅已投资5亿美元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建设其第一个欧洲数据中心,用来支持如MSN门户(www.msn.com.cn)和Windows Live以及Hotmail、照片共享、博客和在线存储等一系列在线服务,还将在伊利诺伊州建设一个大型数据中心,面积有八个足球场那么大.今年3月,更有传言称,微软将新建24座数据中心.

但是,微软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该公司绝大多数营收来自于原有模式,如何推广新模式,但又不影响到旧模式的收入.微软希望这一转型的进程将非常缓慢,从而能够不伤及公司现有业务,而谷歌显然没有这样的包袱.

但谷歌也并非没有害怕的对手.在和微软竞购Facebook失败的几天之后,谷歌就公开推出 “Open Social”项目,直接针对Facebook和其核心产品F8计划.谷歌不得不承认,Facebook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分析人士认为, Facebook模式根本性地颠覆“谷歌模式”. Facebook首页几乎是空白页,所有内容都需要登录访问,因此几乎不能被搜索引擎的爬虫抓取,也不依靠搜索引擎的流量.完全独立在谷歌体系之外,这是谷歌最为恐惧的.

谷歌的中国破冰

本刊记者 樊兰

“美国经济衰退会对谷歌产生影响吗?”在记者招待会上,路透社的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施密特并不担忧,他的底气来自海外市场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收入在亚洲包括中国都有非常强劲的增长,不光是百分比在增长,我们的市场份额也是在增长中的.”

施密特再一次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乐观:“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的用户总数已经达到人口总数的16%左右,祝贺中国成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他甚至注意到“新增的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地区”.

虽然目前中国的在线广告市场份额还不是很大,但他相信,随着技术的改进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出现一种自然的增长”.

本土化初见起色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加盟谷歌的跳槽风波,让人们对当时的谷歌中国寄予厚望,但随着百度(www.baidu.com.cn)在一个月后上市,并针对中国网民推出一系列热门的应用,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谷歌的神话在中国破灭了.一句 “谷歌不懂中国”让谷歌在过去的三年里艰难地寻找着本土化的感觉.

2007年是谷歌本土化颇有起色的一年,至少在产品上可以这样说.谷歌中国一口气推出了春运交通图、新年祝福短信等20多个新产品.在媒体见面会上,施密特尤其盛赞了春运交通图.这个由谷歌北京办公室的两个工程师在四个小时里使用云计算、谷歌地图等技术实现的创意,“是谷歌中国解决的真实问题,一个上百万人所面临的问题.”施密特说.

春运交通图的成功让李开复大受鼓舞.他说,“我们鼓励工程师更多的用20%甚至更多的时间做他们认为网民所需要的服务,你们看到的春运地图还有短信贺年实际上都是两三个人吃饭的时候,或者是有空的时候,谈到春节快到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在今年年初的高管大会上,李开复更是宣称,谷歌未来6个月内将要鼓励产生50个类似“春运地图”的创新项目,且规定经理不可以对任何这类项目说“不”.

而得益于本土化的产品创新,谷歌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回升.易观国际的最新调查显示,在 2007年的国内搜索市场中,百度依然保持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为59.3%,较2006年增加6个百分点;谷歌的份额则从2006年的16.1%上升到 23.4%,上升了7.3个百分点.

普及年

在经历了2007年这个“产品年”之后,李开复将2008年定位为“普及年”.他决心打破谷歌在人们心目中高高在上的精英化形象,希望更多的网友知道并使用谷歌的产品. “用户群并不仅仅是白领或者是大城市,我们希望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网民,无论年龄、教育、工作都希望可以在谷歌找到所需要的,”他说,“不管产品的方向还是推广的方向,都会基于普及的方向来做,就会更好.”

作为普及年的一个信号,从未涉足音乐搜索这一中国热门搜索应用的谷歌开始有了动作.2月,谷歌投资了由姚明、姚明经纪人章明基以及音乐业内人士陈戈共同参股成立的巨鲸音乐网(www.top100.cn),谷歌在页面上提供部分音乐试听和下载服务,音乐版权则由巨鲸提供.

在此之前,2007年8月谷歌中国入股了中国的热门社区网站天涯(www.tianya.cn),推出了与“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针锋相对的“天涯问答”和“天涯来吧”两款社区产品.

谷歌的本土化贯穿着“借力使力”的哲学,不仅在去年年底联手国内最大的无线互联网门户3G门户(www.3g.net.cn)开展了“YY搜索”业务,还结盟了新浪(www.sina.com.cn)、腾讯(www.qq.com.cn)、中国移动、中国电信(www.chinatelecom.com.cn)等诸多本土企业,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谷歌系”.

李开复“希望做成多赢的局面”,“只有这样的系统才是有利益的,如果只有一个公司赚钱,其他的都是受害者,这就是病态的情况”.

发力营销

营销一直是谷歌中国的一块软肋.今年1月7日,谷歌宣布任命SK电讯(www.sk.com.cn)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及总裁刘允为全球副总裁,负责谷歌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销售和渠道业务.这正是周韶宁之前的工作,自周离职之后,这个职位一直处于空缺状态.

施密特表示,对于刘允的任命,主要是看重其在销售和技术上的优势,未来将进一步在中国的渠道开发和直销上挺进.李开复说,非常高兴刘博士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也期望明年和后年也会成为我们的丰收年.

刘允上任不久就出现在3月24日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大会上,首次表达了谷歌对电子商务的浓厚兴趣.刘允说,“有83%的B2B买家通过搜索掌握信息,在线上进行交易占到51%,搜索在整个采购环境里面起到非常核心的作用.作为全球77%的B2B用户采用的第一个引擎,谷歌要成为整个B2B领域里面最好的服务商和领导者.”

在竞争对手高调宣布进军电子商务领域之后,看来谷歌的反击也开始了.

谷歌迈上云端

文/梁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不过有5台真正的计算机.”雅虎研究主管普拉巴卡·拉加万这番话肯定会让很多人感到诧异.他意指谷歌、雅虎、微软、IBM和亚马逊这5家公司,而他所指的计算机,则是从事“云计算”的计算机集群.在他眼中,除了这几家公司之外,全世界没有哪家公司能有相似的实力把“电流”转化为数据计算能力.

谷歌又一次在高科技竞赛中名列前茅.前不久,谷歌 CEO施密特带着其最新的“云计算”成果来到北京,宣扬了他对未来计算模式变革的看法.

按照施密特的描述,当计算机网络形成集群,它们就能更快地处理浩如烟海的数据,其检索答案或指令的速度将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台单机.绝大部分硬件设备并非安放在谷歌公司园区,而是分布在世界各地,没准它就在你附近的某个大型数据中心里高速运转着.

这是谷歌的又一项大胆行动.这些年来,从硅谷招聘了大量一流工程师的谷歌才思有如泉涌,新的创意层出不穷,谷歌的每一次创新之举都让竞争对手感到恐慌,其财富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截至2007年年底,谷歌的市值已经是昔日的互联网领袖雅虎的 6倍.用“富可敌国”来形容这位互联网新贵毫不为过,难怪YouTube和DoubleClick都先后臣服在了谷歌麾下.

无处不在的谷歌

谷歌的成长轨迹仿佛一块膨胀的海绵.如果让施密特给谷歌未来的势力范围画上一个圆圈,恐怕他的想法是:无限大.

2004年,谷歌在美国上市时曾经遭受到强烈质疑.很多人看不懂这个企业的盈利模式,担心它会很快在和雅虎的对抗中败下阵来.《商业周刊》两年前的一篇文章写到,“要想与雅虎的门户网站一较高下,谷歌无论在广度、深度和厚度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随后谷歌的表现却让观察家们大跌眼镜.在上市不久之后,谷歌的股价不断冲高,市值很快超过了互联网老大雅虎,2007年,谷歌的营业收入达到166亿美元,为雅虎的2.4倍.谷歌的经营利润是50亿美元,是雅虎的7倍.该年度谷歌营业收入的年增长为56%,雅虎年增长却只有8%.

像赛车手一样追逐技术创新、并将其不断商业化,是谷歌成功的最大秘诀.利用其庞大的市值和高达上百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谷歌的触角从最初的搜索引擎,不断扩张到各类传统市场,比如媒体、软件、电信等领域.利用自己特立独行的品牌形象,谷歌在自己身边聚集了大批的拥护者,几乎它每推出一项新产品,都会有众多的使用者前来尝鲜.根据这些用户的反馈,谷歌再不断对产品进行完善,直到以商业化的面孔问世.

去年2月,谷歌推出了网络版的办公软件,其售价十分低廉,只是微软Office软件的零头,此举在软件行业激起了波澜.去年年底,美国互联网市场调查公司Compete发布报告称,在在线办公软件服务市场,谷歌已经取得了优势,占据了第一名的位置.

在电信领域,谷歌的手机计划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谷歌的手机将定名为“梦想”,我们大可以将它定位于可以同iPhone相提并论的产品,原因很简单,从这部手机身上将会带有明显的谷歌色彩,开放、自由不羁——这正是年轻人所青睐的.目前有34 家公司在共同研发面向谷歌手机的Android软件平台,基于该平台的手机可以比传统手机更容易地使用移动软件应用和服务.大约在今年秋天,“梦想”手机就可能会面世.

这位充满幻想的网络巨头还提供了很多新奇酷炫的服务.今年3月,谷歌开发了一项新服务——谷歌天空地图(Google Sky),通过网页浏览器,用户就可以实现“漫步太空”的梦想,观看遥远的星系、行星运动,甚至看到超新星的爆发.天文爱好者们对此趋之若鹜.

联系到最近谷歌竞拍美国无线频段,以及大张旗鼓宣传的云计算,谷歌的表现已经足够让人眼花缭乱了.但这并非谷歌的全部,谷歌就像一个巧克力盒子,不断地变出新花样.

成功尚无把握

压倒一切的问题是:在崇尚自由的互联网世界,谷歌会不会像软件领域的微软一样统领一切?考虑到这只是一家拥有10年历史的公司,这种担心似乎有杞人忧天之嫌,但是面对谷歌近年来掀起的暴风巨浪,这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一度被打懵的竞争者们已经集结起来.谷歌的大肆扩张动摇了很多传统霸主的根基,同时也触犯了众怒,在多年的惊慌失措和反应迟缓之后,一些公司已将炮口对准了谷歌,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狂轰乱炸.最近的反击举措是,微软以446亿美元的报价希望收购雅虎公司,此举的直接目的之一就是对抗日益强大的谷歌.目前,谷歌占有美国搜索广告市场50%以上的份额,但雅虎和微软合起来才占到该市场的30%.

如果说对手的反击是谷歌最大的外来挑战,那么美国经济减速则是始料未及的天灾人祸.步入 2008年,美国经济已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衰退迹象,许多高科技公司的前景因而蒙上了一层阴影.谷歌同样没幸免于难,2008年第一季度,它在美国国内市场的表现略显疲软,但在国际市场表现依然比较强劲.

施密特对此表现出了乐观的情绪.“事实上,是否美国经济放缓成了定局呢?”施密特说,“其实也未尽然,还是有一些观点是比较乐观的.谷歌在广告市场上处于比较好的位置.因为谷歌所做的广告类型带来的结果是可测的.一般来说有这样的一个规律,当经济出现困难时候,人们做广告的时候都愿意投放结果能够得到很好测量的广告类型.”

尽管如此,华尔街对于谷歌的狂热依然呈现出了消退趋势.很多分析师纷纷调低了谷歌股票的目标价和下一步的营收预期.“在短期之内,我们还看不到能够推动谷歌股价大幅上涨的因素.”RBC资本市场分析师罗斯·桑德勒说.

谷歌的前路充满荆棘.超越其搜索引擎的定位,发掘更多的潜在顾客和业务,这对于谷歌而言将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挑战.市场竞争无比激烈,谷歌不仅要和其他互联网公司抗衡,还要和传媒、电信等传统领域的巨头公司决一雌雄,谷歌赢得这场战争的难度极大.也许,施密特面临的问题是找准真正适合谷歌的定位空间,而不是一味地四面扩张,这是事关谷歌未来的关键一步.

摘自:《互联网周刊》

打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友声网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i.ys166.com/t/447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